各位新同学,欢迎你们来华中科技大学附中就读,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中学生了,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华中科技大学附中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附中的每一步发展和同学们息息相关。大家将在这里度过三年美好的青春时光,那先让我们一起了解咱们附中的历史和现状,一起走进咱们可爱的学校。
一、自然人文 得天独厚
我们华中科技大学附中的校园仅仅用“美丽”来形容还不够。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城市中的学校,一般在山、水两者中能占得其一,便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而我们附中,背依着郁郁葱葱喻家山的深沉思索,侧伴粼粼东湖水的浅吟低唱,它们培养着我们深沉仁厚的美德,激发着我们灵敏超拔的智性。这样的自然环境,怎一个单薄的“美丽”概括得尽。
能进入华中科技大学附中学习,仅仅用“幸运”一词也不能完全概括我们的获得。“附属中学”是生机勃勃的绿叶,依托在华中科技大学这棵伟岸的大树上。“附属”也是“富庶”——我们“富”有这所排名在国家前十名的大学的无穷资源,参天林木,茵茵绿草,映日河塘,鸣啭小鸟;更有历史先贤景观,当代英杰讲座,国际一流实验室、图书馆,国际知名专家教授的教诲我们可以共享——这样的文化、这样的精神养分,又岂是一个苍白的“幸运”能道得尽?
二、历程回顾 人才摇篮
始建于1953年,距今已经有53年的历史。初建校时名为“华中工学院工农速成中学”,为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快速培养具有中等文化程度建设者。1960年正式改为附属中学,随着大学综合实力的发展和提升,我们附中的名称也先后改为“华中工学院附属中学”、“华中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和“”。1953年至今,我校历经了周岳森、吴光宇、张叔襄、谭平继、胡国民、熊孝广六任校长。
53年的历史,不敢用“悠久“来形容,但我们附中却几乎是与新中国的成长、发展同步的。50多年来,从建校之初的两个班,一百多人,到现在45个班,两千七百多在校学生,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0多年来,共有一万零一百多高中生,一万三千三百多初中生从我校毕业。仅从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1977年算起,我校为普通高等院校输送本科以上人才就已达两千多人,而且以我们普通子弟中学的生源,几乎每年都有学生上清华北大的录取线,最多的是1989年,有4人考进清华北大,在武汉市的同类学校中,我校学生高考进重点大学的比例、高分比例、进名校比例一直名列前茅;中考成绩的优秀率、合格率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学校,被社会各界人士誉为没有“重点”名号的“重点学校”。
三、教改东风 再创佳绩
近几年来,随着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校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辉煌的历史上又添新彩,05、06两年高考、中考连创新高,2005年高考重点线完成市教育局下达计划数的130%,其中39人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深造,按各高中输送人数多少排名,居全省第29名,武汉市第8名。其中曾祥瑞同学以662分的优异成绩荣获湖北省理科第39名,武汉市理科第12名,洪山区理科第1名,考入清华大学,为母校增添了新的光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考成绩一般的学生经过三年努力也顺利升入重点大学。如代天翼、闵锐两位同学2002年中考成绩分别为485分,472分,2005年高考分别以584分和56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我校 三位同学在今年武汉市的中考中排名前100名,取得中考总分满分的佳绩。
我们占有“华中科技大学”这个得天独厚的“近水楼台”,近几年来大学采用自主招生政策,我校学子独得优惠,我校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重点高校自主招生生源学校, 仅2006年已有近70人通过上述各校的资格考试,其中通过华中科技大学自主招生复试50余人。华中科技大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学子轻松实现人生梦想的摇篮。
四、优秀教师 学海导航
我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目前在岗教师14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7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区级名师3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26人。我校老师在教学比赛中先后有26人次获市一等奖以上 奖项。英语特级教师田爱华老师为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得主,习平、彭树德、芦汉梅、孟莲英、鲁周超、李思俊、马明荃、杨冬梅、钟华、伍箴亮、许文等老师都曾在教学比赛中获得省一等奖以上的奖项。全校老师坚持“敬业、和谐、重道、求真”的原则,尽心尽力地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人,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学习,获得了一致好评。
五、学生精英 学习榜样
良师出高徒,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也屡创佳绩,我们仅统计了恢复高考之后的1977年至今的数据,历届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共夺得国家级奖项175人次,省级奖项436人次,市一等奖589人次。
你们的师哥、师姐,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
比如赵星华同学,1998年从附中毕业,他是文革后附中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高中生党员,当年考入清华大学。
朗莹莹同学,2000年获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第6名,进入前30名的同学中,除她之外,其他都是全国各省市外语学校的学生,而且都有在国外生活几年的经历。
王温静同学2001年考取清华大学,并在清华大学当年新生入学考试中力压各省状元,取得英语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
陈承同学,2004年参加托福考试几乎获满分,被美国名校杜克大学录取,并获得杜克大学提供的14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王雅菲同学获湖北省电视英语大奖赛第一名,并代表湖北省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决赛,取得优异成绩。
高中191班林晓曦同学在2005年夺得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
刚初中毕业的李贝妮同学2006年获湖北省电视英语大奖赛第一名。
六、多彩活动 绚丽青春
一所有活力的学校绝不可能只有死板的文化科课学习、高考、中考练习和学科竞赛。我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每学年的田径运动会,篮球、排球比赛,跳绳比赛已成定例,艺术节、新年汇演联欢,形式年年翻新,每年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文艺特殊人才。近十年来,已为国家 培养二级以上运动员80多人。2001年,我校代表队夺得全国三人篮球赛第二名。
七、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一个能发展的学校一定是一个开放、兼容并包的学校。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培训教师,培训学生。目前,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丹麦、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省内一批重点高中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同学们,附中过去的历史是由一届一届、一代一代像你们一样的学子书写的,附中现在和未来几年的历史要靠在座的新同学们来续写。祝各位新同学尽快融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适应新的生活,热爱我们的学校,做附中的主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努力在附中历史上绘下光辉的一笔,让母校永远以你为荣。
[200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