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个案
方旅萍
特尔巴特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怎样才能真正做好德育工作呢?
一谈到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几乎谁都会想到“爱”,的确“爱”是德育教育的基础,而正确、深入的理解教师的“爱”,并把它落实到实处确是值得每个教师探究的课题。
我们附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有着较好的家庭背景,良好的经济条件和温馨的家庭环境,他们在“爱”的温室中长大。附中的老师也几乎是倾其全心的在关爱他们,老师和家长撑起的双翅为他们遮挡了一切的风雨。其实这并不是爱的全部内涵。教师的爱是一种更博大,更深沉的爱,它有别于父母的爱,朋友的爱,同学的爱,它不能只是尽力呵护,温情脉脉,望子成龙,而是具有更强的教育性、期待性,培养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初步具备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承受力,以及明白自由与规范的关系,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真爱的体现,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祖国、崇尚科学、思想自由、行为规范的优秀人才的起步和基础。
案例一:
教师的爱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进学生的规范意识”之中。
有位女同学,初进班时,早上7:30到校常常是踩着点儿,时而迟到一、二分钟,总是慌慌张张,披头散发,来到教室后梳头,有时还在自习课上梳,每天如此。老师提醒过几次,她觉得不太理解,认为老师过于苛刻,梳头,很正常的事情,小事,又不是什么坏事、错误,为什么就揪住不放呢?我除了与她个别交流,把道理谈透外,还在班会上以“自由与规范”为题进行教育与讨论。例如,学校不让带手机、mp3等进校,不让在校园内踢足球,不能在教室打扑克牌、下棋,更不能在教室打球等等,这是不是限制了同学们的自由,侵犯了同学们的权利呢?同学们不能认为凡学生喜欢的事,老师、学校就会限制,甚至反对。我们说使用手机、mp3是科技的进步,打球、娱乐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可并不等于只要是好事就可以不择地点,不认时间,不守规则,如果这样,好事就变成了坏事,这就如同你们喜欢的电脑网络一样,你是有上网的自由,但必须遵守操作规则,否则就会死机。我用夸张的方式说,饮食起居是人正常的基本需求,也是人的基本权利,但如果,我把煤气灶放在讲台上做饭,还理直气壮地说:“做饭也错了?不吃饭怎么工作?”如果有人在教室里上厕所,还理直气壮地说,总统也得吃喝拉撒,这也错了?如果几十个女生全在教室里梳头,几个男生在教室里打球……以此类推,整个社会不就乱套了吗?同学们在轻松的笑声中明白了道理。
这位女生从此每天梳着整齐的发辫来到学校,过去乱蹦乱跳的习惯日渐改进,学习成绩也进入了年级前十名。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教育学生规范意识的理念,让学生懂得了自由与规范的辩证关系,在点点滴滴天长日久的工作中,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也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案例二:
教师的爱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教育中。
有位同学基础不太好,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也有时作业做到深夜而影响白天上课。当老师指出或批评时,她经常会对老师说:“老师,对不起。”如是几次后,我找她谈心,问她,你说“对不起”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对不起谁?她真心地回答:“对不起老师老师辛辛苦苦讲课,对不起父母对我的关爱和期望。我心里很难过,很惭愧。”我告诉她,你是个很善良,懂感情的好孩子,可你应该明白,其实,你最对不起的是自己。之所以你觉得学习很沉重,心理负担也很重,就是因为你的学习动力是希望对得起家长、老师,这样,你的学习是被动的,缺少了发自内心的欲望,缺乏自身的动力,更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要明白,学习是你的责任,是你自己的事情,是你这一生中要承担的许多责任(工作、家庭等)之一,是逃避不了的。现在的躲避,它所产生的后果,即使到了将来也仍然会由你自己承担。例如,你有时做作业到很晚,第二天头昏、心慌、精神疲惫,无法听课,其实这种学习方法所产生的后果,只能由你自己承担,而与他人没有什么关系的,无论老师表扬你,甚至把你树立成刻苦学习的典型,还是批评你方法不当,对你来说,无法改变它产生的后果,仍然是精神疲惫,影响了学习。所以认真独立作业是作为一个学生的底线,遇到的确不会做的题不必为了面子,为了怕批评而去花几个小时,事倍功半,而影响第二天上课。空着,第二天问老师,问同学,真正懂了,就好了,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责任,才会主动去学,才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这位同学明白了道理,放下了包袱,学习主动了,明显进步了,特别是数学,由惧怕发怵到有了很大进步。
同样的道理我也在班上讲,让同学们讨论,让学生明白学习、做事、做人都是一个道理,由此,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三:
教师的爱体现在“将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融入教学,让学生学到真知”的教学理念中。
一位女生在《文学的启迪》为话题的作文中写道:“……小人鱼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幸福,毅然抛弃了高贵、优裕的公主生活,舍弃了美丽的嗓子,忍着剧痛,她终于由海的女儿,成为了天堂的女儿……我们每天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上课、作业每天重复,单调而呆板,一旦被定格在这种模式中,我们就会走向毁灭。我们应学习小人鱼,冲破现在加在我们身上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这篇作文文笔虽好,却未得高分)
在作文评讲课上,我让同学们再次结合“思想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理念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讨论、评议,学生明白自由幸福不是虚无、空洞的概念,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有时我们认为的束缚、定格、模式,实则是一种必须遵循的规范和规律,你冲破了家庭、学校的两点一线,势必进入另一个两点一线,如“家庭——网吧”、“家庭——游乐场”、“家庭——商场”,你即使呆在家里,不也是“客厅——卧室”、“卧室——饭厅”的两点一线么?至于“模式”,其实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着自身的“模式”(规则),你跳出了“学生”的“模式”,势必进入另一种模式,即使是清洁工、送奶工,也有他们的模式(不能中午去扫街,晚上去送奶),甚至街上的“小混混”也有他的“混混”模式,其实我们的生命也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出生——幼儿——上学(小学、中学、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工作奋斗——退休——死亡”,如此,是不是我们也应该抛弃生命呢?人是群体动物,是有社会性的,必须在遵循规律,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自己活得更自由、更精彩,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明白了这些也才能写出有更高境界、更具震撼力的好文章。
后来,这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虽然相似,但不全等” 的周记。文中说:“……终于懂得,每天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对我们的一生,对整个地球,乃至对整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也许我们每天必须做着同样的事,也许我们每天必须走着相同的路,也许我们每天会遇到相同的事物,但生命不会有相同的时刻……没有完全相同的时刻,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梦。凝视着周围的一切事物,你的朋友,你的老师,你的书本,你的心情都不会永远属于那一刻,都不会永远一成不变。好好思考,好好欣赏,好好努力,生活虽显单调,但总是充实;虽然相似,但绝不全等。好好珍惜,创造出生命独特的美景。
如此,天长日久,坚持不懈,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了,作文教学也就有了明显的成效,学生作文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先行,是重中之重,没有成功的德育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高以致远,我们不能只限于繁忙的工作,停留在以往的经验上,应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境界与素质,并把理论与实践,特别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拥有博大、深沉的师爱,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200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