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聆听是亲子关系良好发展的法宝。但是,若要保持这种积极地、稳定地有效沟通,需要家长朋友们掌握一定的聆听技巧。怎样才能成为积极聆听者呢?
首先,积极聆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投入,而不是简单的建议、批评和指导。当孩子抱怨“我烦透了语文老师!”家长往往立刻开始尊敬老师的说教;当孩子说“我不喜欢我的同桌。”家长往往赶紧提出几条结交朋友的建议。因此专家建议,如果你匆匆忙忙、心不在焉,就不要尝试积极聆听。因为你需要时间和努力来确定孩子一句玩笑话里是否掩藏着失望和伤心,一句尖刻的批评中是否隐含被别人排斥的伤痛;一句对成功随意的评价是否包含着克服巨大困难的成就感。家长需要时间仔细琢磨,适时地对孩子的表述做出适当的评价,让对话延续,帮助孩子表达真实情感。如果你主动挑起话题,孩子正打算敞开心扉却发现你迫不及待地打断他们,他们很快就不再信任这样的对话,并拒绝与你深入交谈。
其次,积极聆听需要恒心与耐心。家长刚一开始使用积极聆听的策略时,对话会显得不自然、生涩,甚至中断。但随着练习你会进步,你可以同时在与配偶、同事、朋友的交流中运用积极聆听。老习惯会很顽固,但你渐渐会发现自己的言语中少了许多警告、建议和批评,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顺畅。
第三,积极聆听需要恰当的时机。只有恰当的积极聆听才是有益的。当孩子寻求信息并未表露情感时,你只需要提供信息或指南。当孩子不愿意谈论心里的感受时,你要尊重他的隐私,不要一个劲儿地打探。如果积极聆听进行到一定程度,孩子不想再谈了,那最好到此为止。如果你太忙,或已经有约在先无法维持长时间的谈话,就不要启动积极聆听的对话。
第四,注意孩子的语言和伴随语言的行为线索。孩子的态度随意吗?你是否感到孩子与其轻松时口气不一致的情绪紧张?孩子是否不舒服、畏缩、沉默、心神不宁或心不在焉?同样,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你的思绪是否还围绕着工作上的一个问题,你是否正为周末请客的菜谱而头痛,你是否真的关心、同情孩子,并愿意花无论多长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一次积极聆听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