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部门

心灵驿站

莫让好意成伤害——心理咨询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6日 00:00
第六十六期 教师阅读
莫让好意成伤害
——心理咨询后的反思
苏张
(大庆铁人中学)
近年来,“师源性心理伤害”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被教育学家们提出了,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即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教师在学校所应承担的角色之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的做法显然是与此背道而驰的。由于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关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外,如何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
如在咨询中曾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高一女生小A因学习问题前来咨询。原来她的其他科目成绩都不错,总分在全年级也比较靠前,但就是英语成绩很不好,勉强才能及格,她为此很着急。在咨询中了解到,小A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很喜欢学习英语。初二时英语老师很严厉,因为小A的英语学得很好所以一遇到别的同学不会的问题,老师就会提问她,还会把她作为榜样来批评其他同学。然而有一次提问小A也没有答上来,英语老师一气之下把她叫到黑板前面罚站。从此后,每当上英语课小A就特别紧张,就怕老师提问自己又怕提问到了自己又不会。上了高中以后,发现英语成绩越来越不好,越着急越学不好,很多单词背过了就像没见过一样。在小A的潜意识里,英语就等于批评、惩罚、焦虑、紧张,要想学好英语对她就太难了。只能帮助她重新回忆、重新感受,才有可能使她重新领悟、释怀,这个潜意识里的症结才可能解开。小A的初中英语老师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尽职尽责的严格要求竟会给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弄得事与愿违、背道而驰,而这种影响又可能会持续多年或终生。
与小A英语老师类似的教师,可能不在少数,如果对这些老师横加指责和批评,他们可能会感到很委屈,因为他们的本意是好的,是希望给学生敲敲警钟的。可是为什么结果却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了呢,究其原因则是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问题可能有些教师信奉“棍棒教育”,认为学生是“不打不成才”。可能有些教师过分看重所谓的“师道尊严”,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很少从平等的人的角度去对待学生。个别教师对学生的自尊乃至人的尊严全然不顾,伤害学生的心灵,竟漠然置之。有的教师甚至不惜借助体罚与变相体罚等“有效手段”去打造所谓“严师”和“名师”形象。这种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做法,对于学生知识掌握以及身心的成长,其效果都是适得其反的。因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对教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前提。
出现师源性心理伤害教师的另一个原因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关。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品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更加重要的是教师的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如果教师心胸狭隘,对学生中一些情有可原的过失缺乏理解、宽容之心;如果教师不善于调节自身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与负面情绪,便把学生当作宣泄不良情绪的对象。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导致某些学生受到伤害。
对于一些教师无意识的不当做法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要想完全修复是困难的。因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这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的修养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这同时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教处心理辅导室 刘乡文选编
2014年11月1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