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部门

教科资源

《关于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05年01月12日 00:00
郭海军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教育现状渐渐暴露出它的一些弊端,如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死记硬背、题海战;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等等。现行的教育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局面。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及实施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能使我国的教育适应时代要求。在此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它更注重学生的发展,重视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获取知识过程与方法,而不仅仅只是结果。  新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挑战,是机遇。由于数学学科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基础,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要面对巨大的挑战。下面笔者就如何适应数学新课程改革谈一些认识。一、加强理论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何特点?新课程标准在现行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作了哪些改革?给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我们要作哪些方面的准备?…… 诸多问题我们要面对,我们应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关于《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了解它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掌握它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熟知它的内容标准,参照课程实施建议,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再依靠题海战,而要以质取胜。同时要密切关注一些开展新课程标准的文章,了解专家、同行的工作开展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其中选修模块中,要用到很多以前教师所不熟悉的知识,如:信息安全与密码、对称与群、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等等,数学教师都要加强学习,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二、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我们的脑中根深蒂固,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观念是新课程标准能否贯彻实行的重要前提。我们要端正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不完善的、需要帮助的个体。要热爱、尊重、帮助学生。新课程标准要改变原有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尺度,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更注重教师的“教”,常用“一桶水灌一碗水”的方式。新课程标准则更强调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和发现过程、更注重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注重学习的结果,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人的探究、发现、体验、反思。不能像去那样满堂灌,只强调单一、被动模仿,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亲身动手探求、体验,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在今后的发展中用这种手段去获取更多的知识的方法。这是一种“教师教给学生寻找水的方法或给学生一杯水,使学生能找到一桶水乃至更多活水”的求知方式。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开放性,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计算机在信息收集、处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运用计算机可以加强直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呈现过程、变抽象为直观、使“死”知识“活”起来、增加课堂效益,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和呆板的状况。教师如果掌握至少一种教学软件,可以得心应手地为学生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学习模式。这在数学教学特别是几何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三、充实教材内容  以前教师更多关心的是用教材“教”。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是开放的,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改变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要注重开发课本、充实课本。数学课本中已有一些很好的范例。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数学》(上)中的第三章在对数列的引入时举了一个关于数列的传说,这样既使知识有了载体,又达到了激发兴趣的目的。但这样的范例毕竟有限,我们要学会自己开发,但由于数学学科很多知识具有“后续性”的特点,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收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应提高阅读能力,加强对各种信息的整合,密切联系实际,不断尝试、实践,以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应用”的模式。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以“用扑克牌算24”,即用任意4张扑克牌上数字通过括号和加、减、乘、除以及乘方运算计算出24(其中红色代表正数,黑色代表负数)的游戏引入,学生很有兴趣,同时能达到引入新知的目的。四、要有合作意识(一)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要注重合作  要调整以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比较平均分、优秀率高低的对手关系,与同事既要竞争又要合作。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课程内容、开发课本,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依靠团体的智慧和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事之间好的做法、好的教学素材、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等要相互交流、参照、借鉴,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二)学科之间要注重合作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数学要求从实践中来,要立足实践、以问题为载体,有些问题不是数学一个学科的知识所能解决的,有时还要用到语文、史地、理化、体育、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知识。例如:(1)球赛场轮次和场次计算问题。(2)数学史与数学问题。(3)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药剂浓度的稀释、配比计算。(5)数学课外阅读等。这要求数学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仅依靠数学一门学科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多领域地猎取知识,方能从容面对。(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注重合作  教学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加强合作,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对于新知识的探究,往往少不了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例如分组活动、参加实践、课堂讨论等等。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与学生要从良师变成益友,从导师变成导演,使教学过程更加和谐。五、过程反思(一)教师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这对于很多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这就更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尝试、实践、总结规律,教学反思就十分必要。通过反思,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以积累经验,主要表现在:(1)教学前反思——课堂的设计;(2)教学中的反思——具体的实施;(3)教学后的反思——过程中的得失。(二)学生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思,改变传统教学中仅由教师归纳总结重难点知识,而忽略学生自身反思和体验的状况。教师应提出“探究过程给你什么启示?”、“你是如何学习这节课的?”、“怎样得出这条规律?”、“对于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等问题。这些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学生的回答能体现出他们的个性和他们的思考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反思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只是结果。  对教育现状的改革我们盼望已久,新课程标准将改变多少年来形成的陈旧教育模式,改变千千万万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既为新课程体系的诞生感到兴奋,同时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应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迎接挑战!参考文献1、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郭海军.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教学初探. 中学数学, 2003.11通讯地址:郭海军 027—87518505 13971589675 430074                                      [2005-1-1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