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附中 田湘德 敢于竞争,善于探索,富有想象能力的创新是21世纪人才需求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些优秀的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见,心理健康与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非智力教育的核心。在心理素质中,人的自信心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名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种思想和观点充分地表明了自信心在人生发展中重要表现作用。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成功的先导,更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只有自信,才能敢于面对一切困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一生保持对生活乐观的心态;才能善于处理人世间各种关系。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如此重要,可是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有畏惧学习的心理,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不是学习的”料“。在初中刚刚起步的学习阶段,就丧失了自信心。怎样利用课堂45分钟教学有效地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自己信心呢。 一、给他们提供摆脱畏惧心理的平台,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培养自信心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这与教师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当某个动作完不成时,当模仿某动作不成功时,教育者投去什么的目光,说一句什么样的话语,来帮助他完成动作,那么,对他在课堂上的学习与表现,学习水平的提高,模仿能力的增强,都起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学生在学习困难与挫折时虽然会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困生送去一个信息,“你行”,“你能做得到的”,“这次没做好,下次准行”“你能够完成这个动作,不错”“虽然这次没有成功,但你努力了”这样的鼓励将在他们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能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我所教的初三年级中有一名同学,在初一时,体育素质,体育成绩较差,特别是立定跳远特差,他自己也很自卑,对体育学习也没有兴趣。我原以为这个孩子成绩差是因为是懒,导致运动能力、体育素质差问题。可是在多次与他的交流中我发现,其实他们在学习上费了很多心思,尽管学习成绩不理想,可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学着,并在星期天利用休息时间锻练自己的素质。我被他们的行为振动了,同时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一次篮球课上,我教学生做了个运球后三步上篮的动作,随后说谁能摸仿一下,这位学生兴奋地举着手,迫切希望完成老师提出的动作,看着他自信的表情,我暗想,等他做完了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他,他是那样勇敢,可没想到他站出来后就站着不动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时许多同学说“你会不”“做啊”,我示意其他学生耐心地等他做,可他还是不知道如何做。怎么回事?看他举手的神情应该是自己思想早有了准备了,么样做的。可能是紧张导致暂时遗忘。想到这里,我对全体学生说:“×××今天能主动举手,出来做示范我很高兴,虽然没做出来,但他的行为很勇敢,让我们为他的勇敢行为而鼓掌吧”。在大家的掌声中,他显得很意外,既而腼腆地笑了。我发现,这一节课,他练得特别专心,下课后,他特地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其实那个动作我本来会做的出来,只是紧张而不知怎么动那条腿了。”看着学生诚恳、天真的面容我感动了,我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答道:“老师知道你能做出来,只是有点紧张吧。今天你的表现很好,下次老师还请你做动作,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望着他脸上渐渐绽开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他向着成功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二、发现学困生的“一技之长”, 用肯定、鼓励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敢于想象与创造性的人才,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与潜能,就要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造条件等手段,去关心他,鼓励他,让其发展。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比别人强时,自己并非事事不如别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自然而生,并会在成功的路上快跑。 还是上面提到的这位孩子,自那堂课后,他上课举手的次数逐渐增多了,我也尽量挑一些适合他的动作让他在同学们面前展示,并适当地鼓励他,他的握力特别大,在有关握力练习时,总让他来展示, 他逐渐有了自信,并在去年的中考体育中考出了好成绩。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积极的评价态度恢复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越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就越体会到这样一条真理: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损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自信还受他人期望的制约。他人对个体的期望大,信任程度高,就会增强个体信心。学生本能的就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育者的重视和同学们的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好朋友、共同学习者或相互学习”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心、真情、实心实意的去尊重学生,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和谐的课堂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技术、技能,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陶冶心灵与情操。学生知识面的不足,阅历的肤浅经历少,常常导致他们某些行为的盲目性,并会出现一些“出格”的举动与行为。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表示不满,做出一些不尊重教师的行为,为此,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出格”的学生批评与训斥,这样就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从多年教学经验中体会到,年级越高、年龄越大,经常受到批评和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抵触情绪。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始终表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应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回答问题和做动作时应以:“某某同学,这个问题请你来回答,这个动作请你来做。”回答和做完动作后,说一声“请坐下,请回到队伍中去”。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请”出效率来,就能“请”出学生对教育者的尊重。“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 有一句教育名言说的好: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你头来”就意味着对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自信的信念与信心。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其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用仁慈之心,母爱之爱去温暖,关爱每一个学困生,并把他(她)们当成自己的“儿女”,去爱他,痛他,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和他们心心相印,思想相通,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给他们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用一颗关爱之心去包容他们的一切,反过来他们会以积极的学习热情给以教育者回报,当情感达到某种程度时,就会产生情感转移,变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源,并点燃学困生在求知路上那希望之火,让光明照亮他们的前程,为文化课学习铺平道路,让知识的大门为他们打开。古代战国后期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在其书《学记》说:“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情感教育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情绪和情感、意志品质、以及个性意识倾向,起着积极的影响,对学困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