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什么 究什么 怎么探究
(习平老师推荐下面一篇文章)
推荐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探究性教学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喜欢谈论的话题。但是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理解探究性教学,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却也成为广大教师颇感困惑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探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让学生去探究,以及探究什么,这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有许多模糊不清地方。一部分老师认为中小学没有探究的能力,缺乏必要的探究的条件,所以学生不可能探究,主张不进行探究性教学,或者认为不可能进行探究性教学。还有人认为既然是探究,就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大而不当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做什么专题研究了,专题报告了等,撇开语文教材进行所谓的探究。由于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往往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认为,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探究,与科学研究中的探究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研究活动是为了发现真理,得出科学的结论,是人类探索自然,发现规律,深化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活动,这种探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而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真理,探索规律,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并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探究与科学研究中的探究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它是一种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训练思维,这种教学活动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有着质的区别。
其次,对语文教学而言,探究性教学中探究的对象是什么?就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学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本。文本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的内含很丰富,对文本人们作出了许多的解释。但是不管怎么说,文本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我们并不否认文本是一个自足体,但是文本也是一个开放体系。对文本的解读,牵扯到许多方面。过去我们只知道让学生接受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教师也只是以教学参考书的解读为主要依据,归结到最后,就是学生教师都以教学参考书为标准,学生缺乏必要的探究的意识,没有探究的欲望,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我们说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与交流,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与交流呢?我想单凭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教师和学生水平上,能力上,知识层次上有很大的差异,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很难在教学中进入教师所讲的内容中去,久而久之,使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了。语文最不适合传统的那种灌输式的教学了,就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来说,语文不是传授知识的,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语文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交流的基础之上。语文教学就要促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而要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就必须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的对话,所以探究性学习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并进而培养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另外,对探究性教学来说,文本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对教师是开放的,对学生也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就为探究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和学生可以挖掘多方面的含义,得出许多结论。语文有没有标准答案?我认为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标准答案。语文教学最适合用探究的方式和方法来学习,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所以探究性教学就是让学生带着探究的目光,以探究的方式来掌握文本,每一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收获,促使学生对文本作出深入的思考。我们探究性教学过程是一个探究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来进行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要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要进行推理判断,这样就会促使学生深入进行思考,这不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使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的状态中,也突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再次,如何解决探究性教学与教师的讲解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教师或者放手不管,或者什么都放不下。总认为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其实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活动教学,教师只是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和资料上的支持。探究性教学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解,探究学习应该与教师对课文的讲解结合起来,教师在引领着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之上,对课文不清楚的地方,课文的难点,重点,关节点,展开研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起来了,对文章的把握更加深入,能力也在这样的探究性活动中得到锻炼。因此探究性学习不是不要讲解,而是建立在教师的讲解的基础之上,或者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必要的铺垫,或者提供探究的背景,或者提供探究的问题情景,或者为学生的探究理出线索,打开思路,或者解决学生探究外围问题,为学生探究铺平道路。这些工作做好了,学生探究起来才能目的明确。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所以探究教学是与课堂教学的讲解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相互推动。这里关键是我们找好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探究之间的结合点。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探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确定不移的,无论资料的搜集,还是结论的得出,都有学生来完成。每个学生是独立的探究个体。又是在一个大家庭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这样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充满搜寻探奇的欲望。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探究教学仅仅靠课内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探究是一个占有资料,推演的过程。课外的工作是学生占有资料,主动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丰富自己的认识的过程。在这里观点与观点相互碰撞,认识与认识相互启发,我们说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怎么体现呢?我想就是要通过这种探究活动来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探究性教学是一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教学。
再次,探究性教学除了课文外,还要有必要的课外延伸,向社会生活开放。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为了给学生打下牢固的坚实的基础,课外探究活动是语文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因此课外探究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个方面。要知道学生要在语文教学中打下牢固的语文基础就必须以教材为主,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中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开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但是只有这样的学习还不够,语文毕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开了实践,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作用。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生活,所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探究自己所困惑的一些难题等都是这种方法所必须的。一方面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所必须的,也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外探究活动,加深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培养了他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说语文要回到语文的路上,这种具体运用语言的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一些课外探究活动也是必要的,但是要有限度,这种活动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的延伸,不能喧宾夺主。就语文教学而言,我们所说的探究性教学,决不是指这种课外探究活动,我们的所说的探究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对文本所做的探究性学习,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不能以课外探究活动来代替探究性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