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备课组 (执笔 陈茵) 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培养学生五种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鉴赏审美能力和语文自学能力。所以在课本与《读本》的结合教学中以培养这五种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况且当时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让学生多积累、多诵读、多领悟,因而加大阅读量,注重语感培养,《读本》就应运而生了。在我们看来读本具有:“新”、“广”、“多”的特点。所谓“新”,除增补了数十篇过去从未选入中学教材的我国古代优秀传世之作外,也增添了近、现代、当代作家的作品;所谓“广”,选材范围广,真可谓古今中外,体裁丰富;所谓“多”,指量大,每学期读本上都是百篇左右。如果这些作品在老师有目的的指导下完成,在潜移默化中,能影响学生的气质、情操、意志、品格、塑造人的灵魂,给人开拓的勇气和创造精神。所以在《读本》的教学中,我们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一、 充分的时间保障 一般来说,我们每周有一节课固定作为阅读课。这远远是不够的,所以机动时间还可安排在早读时间,课后学生在家时间,甚至还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安排《读本》阅读周,在学生寒暑假也可以安排。二、 方法的丰富多样 在大量的阅读文章中,我们一般把现代文文章分为三大类: ①文学性的美文。这些文学作品为诗歌、散文、小说、随笔、杂谈等,有助于丰富学生文学底蕴,提高文学素养。例如巴金《爱尔克的灯光》、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斯妤《北海的早晨》、徐迟的《黄山记》等。对于文学性文章,一般的方法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读,自读时,学生勾划、查字典,解决生僻字词,并加以记忆积累,不理解的句子和自己所欣赏的词、句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并作简要评析。然后在阅读课上“资源共享”,组织学生交流他所积累的字词,并讨论难以读懂的句子。还可以布置学生完成一些赏析性的片断或小论文。小结一下分为以下这几个步骤和阶段:最基本的是摘抄;再则是做赏析、分析性的片断式读书笔记,一般是在书中做眉批、旁批、尾批;再提高一个层次是写赏析性论文。这些做法并不是每一篇都面面俱到,而是就所阅读的文章的性质和特色,有需要的进行选择;最后就是最高阶段,走向创作。 ②信息类文章。如说明文、科技小品文等,有助于增加科技信息量,扩充眼界。如:《现代人的智能》、《奇妙的人体》、《基因工程浅议》、《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怎么办》、《奇妙的克隆》等。这类文章的文学性不强,但作为信息的载体可开阔学生的眼界。我们处理这类文章时较“粗”,一般是让学生带着课前阅读提示的问题进行速读,然后课堂内交流答案;或者在学生自读完成规定篇目之后,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检查学生了解和掌握重要信息点的情况。 ③基础知识类文章。包括文学常识、读写听说及思维方法、语法知识等,有助于同学们充实语文基础知识,获得听说读写能力的理论指导。如:《把人物写活》、《文似看山不喜平》、《感受能力的培养》、《长句的理解与运用》、《修辞格的理解与运用》。对这类文章中难度较大的,我们就有选择的在课堂上精讲,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长句的理解运用》、《句式的选用》、《句子的衔接连贯》、《修辞格》等;难度小的则要求学生略读,迅速把握理论要点,用笔勾划,可抽查学生就其中某一处要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 ④文言文。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语法知识,《读本》上每一篇文言文我们都很重视。我们会配合课本相应单元安排《读本》文言文学习周,尽管不会象课本上一样精讲,但每一篇我们都要串讲。串讲形式多种多样,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要求在弄懂意思的基础上熟读每一篇,对经典片断和传世佳句还要求背诵。为了让学生有活学活用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我们还配合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积累的文言佳句引用或创造性的引用到文中,题目自定,谁引用得最多最合理获胜。于是一批文风活泼,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作品出现了,用古佳句来解读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感受,真是妙趣横生。在以上方法中,可以使学生阅读、分析鉴赏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同时还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下面理论联系实际,谈一些课本的操作实例。 例如:高一第二册第三单元学习课本的《内蒙访古》时,在预习时让学生把课文与《读本》节选部分配合阅读,因为全文共6部分,课文节选了二、三部分,读本上则选录了一、四、五、六部分,这样学生能整体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阅读读本上的《西安这座城》、《访西安古城墙》比较一下写作对象和写作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也可采用此法。学完《琐忆》可以选读读本上的《我的同班》、《孔融》、《忆白石老人》、《傅雷》、《金岳霖先生》、《普通人》,读完后可让学生就回忆性的散文的写作方法或写作特色的某一点自定论题,写一篇小论文。学习巴金的《灯》后可与《读本》上的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同一作者同一选材的不同立意及不同表现手法。学完课本上的《诗经》三首,老师可以随堂串讲读本上的另三首,让学生及时的、更全面的接触诗经,把握诗经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并告之学生诵读,记忆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与语感,力求课堂串讲之后,学生达到基本上能背诵的程度。课下学生趁热打铁,能熟练背诵。 诗歌在每一册读本上都有较大比重,第三册更是以诗歌教学为主,对于读本上的诗歌我们根据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形式。高一时,我们以体会感情,诵读为主要训练目的,由班至全年级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本学期诗歌学习以鉴赏为主,所以,就本册《读本》上的26首诗,我们采取了诗歌赏析比赛的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2-3人负责一首,他们可以上网或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写成赏析论文,然后在班上进行论文宣读交流。通过交流了解这些诗内容、形式上的区别,也能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赏析之后,更上一个层次,又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办出创作诗刊,学生兴趣很高,用赏析时所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有很多有趣味的作品涌现。 最后谈谈古文的处理。课本上的古文与读本上的古文一般是对应关系。例如第二册第四单元是先秦历史散文,第五单元是先秦诸子散文,第六单元属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散文。读本上与之对应的先秦历史散文8篇,先秦诸子散文7篇,秦汉魏晋南北朝散文8篇,并分别有各个时期散文特点的介绍性的文章。所以,在讲课前先指导学生读这种介绍性的文章,对各个时期散文的特色有个初步的了解,再具体学习课文。《读本》上的文章,分给每个同学,长的可以几人负责一篇,短小的可以一人负责几篇,自己查资料准备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甚至相关的史实小故事,让他们当课堂主角进行串讲,学生串讲得不够准确的地方,老师进行修正,最后由讲解的同学带领大家朗读全文,品析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归纳写作方面的一些特色。长的一般一节课一篇,中长的一般一节课二篇,短小的一节课可以完成三至四篇。学生也很喜欢积极参与,既增加了枯燥的古文学习的趣味性,又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研究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一定阶段之后可以布置一些研究性的小论文如《我喜欢的先秦诸子》、《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老师批阅时加以引导。 我们认为要真正做到教材与《读本》双拳出击,教师授课时可对其内容进行选择、取舍。《读本》上好文章可作为教读篇目讲;教材上有些课文也可当作《读本》篇目对待。这样课本与《读本》结合的教学,有利于发挥读本的最大效用,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扩展知识面,积累字词句,由阅读理解转向阅读评价,对文章的正误、优劣、美丑、善恶做出鉴别与判断,具体说可以对文章内容,形式、语言、写作方法、写作风格、作家的写作态度做出评价,进而可以进行自己的文学创作,真正达到语文教学提高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20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