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部门

教科资源

《个性化处理中学化学教材的尝试》

发布时间:2005年01月12日 00:00
贺文风  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教材无疑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经典的、权威的,是教学和考试的依据和“法典”。一方面,必须承认教材的地位,认真研究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意图、知识框架和体系,另一方面,教师以教材为蓝本,根据大纲的要求,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也是完全可行、十分有益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处理教材的一些尝试。一、 挖掘素材  教材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教师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就能发现、挖掘和应用为我所用的教学素材,充分开发教材的价值。如利用化学绪言中的化学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将学生引进高中化学之门;在气体摩尔体积这节教材中进行“发现与探究”的素材挖掘——在发现不同的固、液、气态物质的体积关系的基础上探究原因,进而揭示“气体摩尔体积”的内涵;在教材“酸碱中和滴定”内容之后及时迁移一到两例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的素材等。二、打破顺序  是指在教学中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进行重新编排和组合。这种顺序的变化并没有破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如碱金属元素可按“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顺序突出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物质的量浓度可变教材上“㈠物质的量浓度、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㈢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的顺序为㈠、㈢、㈡的顺序;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提前到第三章之后,以便运用刚刚学过的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和公式,以碱金属中的化学反应为例趁热打铁,进行化学计算的教学,使学生感悟和体会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计算中的便捷,实现化学计算从质量角度到物质的量角度的质的飞跃;在原电池原理之后接着讲电解原理更有利于在对比中掌握电化学知识等。三、标注要点  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的叙述都是一大段文字,没有标记次序,在教学中不妨给它加上标题,标出次序,以使之更条理化,学习和记忆时思路更清晰。如“过氧化氢”这一内容可加上1. 物理性质;2. 化学性质⑴弱酸性⑵不稳定性⑶氧化性⑷还原性;3. 重要用途等标题;将SO2的化学性质按“四性”——1. 酸性2. 还原性3. 氧化性4. 漂白性等对教材进行标注;对气体摩尔体积可加上①对象(气体)②状况(标准状况)③物质的量(1mol)④数值(22.4L/mol)等4个要素,这也是这个概念的关键词。四、整理浓缩  整理浓缩是指通过分析教材,整理其知识要点,对知识进行浓缩,常用的方法是浓缩为表格或者框图,使之形象化和直观化。如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一内容可浓缩为一个包含“名称、化学式、俗名、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盐酸、醋酸)反应、与碱(NaOH溶液、石灰水)反应、与盐(CaCl2)反应、相互转化、鉴别方法、主要用途”等十个条目的表格;从元素周期表中提取出主族元素表格和短周期元素表格,以突出重点和教学的针对性;将各类烃、烃的衍生物的通式、代表物、官能团和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等归纳成一个表格等。五、化繁为简  教材中有些地方的讲解、叙述较为繁琐,不妨加以简化,以方便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材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中的计算例题都是分步计算的,其实运用公式(如c=1000ρw/M)都可以合多步为一步,使过程简化,思路优化;又如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教材对“拆写”的叙述繁琐而不全面,可简化为“易溶的强电解质拆开,其它物质一律不拆(随着学习的深入,再去讲酸式盐等特殊物质的拆写)”。六、扩充知识  仅限于教材上的知识是显然不够的。教学中必然要结合课本内容和教学实际,补充一些近距离的相关知识,以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例如在讲完Na2O、Na2O2后,NaH、CaO2、KO2与水或CO2的反应肯定是应该讲的,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概念、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H2S和SO2的反应、形形色色的酯的形成等知识不可不讲。但补充时要注意“度”,如化学平衡常数、配位键等已删去的知识不应再讲,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特殊配平方法等无甚意义的内容亦不要涉及。七、增加实验  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最好解释和说明化学问题的形式,增加一些化学实验,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并渗透实验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例如在做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后可补充“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和分析钠与盐溶液反应的过程和实质,补充“钠与水—苯混合体系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现象中感知苯、钠、水三者的密度关系;在Na2O2的“滴水生火”后补充一个“吹气生火(Na2O2与CO2反应)”以体会Na2O2作为供氧剂这一重要用途。  又如为学好Cl2与水的反应,理解氯水的成份,可补充在氯水中加入Zn粒、AgNO3溶液的实验;在讲述检验卤代烃水解产生的X-之前须加入酸来中和碱及检验糖类水解产物的还原性之前须加碱来中和酸这样的问题时可先不加酸、碱,让学生从失败的实验中感知加酸和碱的原理和必要性。八、剪辑回放  在复习课教学中,对教材中的某些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剪辑,从而使知识更加条理、系统,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经常要进行的教材处理工作。例如进行“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复习教学时可将教材内容剪辑成十条规律: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间的关系规律,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规律,反应优先规律,电荷守恒和电子守恒规律,强、弱、非电解质的判断规律,溶液导电性变化规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律,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规律,离子共存的判断规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等;对碱金属的复习可从“相似相异两条线,构性制用四方面”的思路去进行剪辑。  处理教材的思路是灵活的,方式是多样的,只要是教学所需,都是合理的。善教者不仅仅是“教化学教材”,更是在“用教材教学”,科学地、艺术地处理教材,使之更贴合教学实际,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师应有的追求,也是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的体现。                                      [2005-1-1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