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刚 分层教学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种手段,也是目前我校正在积极推行的课堂教学方法。然而,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比较突出,不容忽视。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一、分层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目前进行的分层教学,一般存在三种形式:一是在同一所学校内,按学生智力或能力的不同,分成教学时间长短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的课程;例如设置奥赛班、培优班等。一是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年级中,按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和分化,分成内容深浅不同、进度各异的班级进行教学;例如设置试验班、快班、普通班等。三是在同一班级依据学生某一学科的表现情况来进行课堂的差异性教学。然而恰恰在这些分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满怀着好奇、兴奋以及期盼,肩负着亲人的嘱托进入学校学习时,分层教学的现实,却使得他们之中不少同学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想赢怕输”心理,表现为怕考试,怕落后,心理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不知所措”心理,表现为学习上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话、不知该怎么学习才会有较大进步;“烦躁不安”心理,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常心乱如麻,容易激动;“自卑失望”心理,表现为没有自信,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自甘落后,学习效果不佳,甚至自暴自弃;“逆反对抗”心理,表现为自以为是,不愿听老师、家长的话,更听不得一点不同的看法,我行我素等等。 造成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原因和表现,如: 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来说,虽说已是中学生了,与小学生相比在学习方法、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等方面已有很大的提高,但自主意识与独立观念尚不成熟,家长、老师的话还是“至圣明理”,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抗,老师过高的要求和期望无形中增加了心理压力,造成了心理负担;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认为只要学习好,一好百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般学校重视并着力培养“尖子生”,却忽略了这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以致这些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他们在小学(或初中)一般都处在受赞扬、得荣誉、被羡慕的氛围中,自视甚高,而在初中(或高中)高手云集,竞争异常残酷,一旦达不到目标,便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心理上更加脆弱;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压力,又会使学生产生逃避的想法,不敢面对现实的竞争中的挫折;…… 对于一般程度的学生来说,他们比重点班的学生更渴望好的成绩,以此来引起学校的重视,证明自己的价值;半幼稚、半成熟的少年期心理特点,使他们的情感丰富而热烈,容易爆发而难以控制,暴躁、易怒、好发火,甚至不惜诉诸拳脚;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长千方百计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一些学生长期处在父母包办一切的生活氛围中,生活能力较差,无形之间增加了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尽管大多数此类学生同较高层次的学生一样活泼、努力,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免不了有点自卑,认为自己与别人比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得不到精神上的慰藉, 导致心理不平衡;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要求和批评,总认为老师和自己过不去,也认为同学看不起自己,因而桀骜不训,我行我素;学习方法缺乏指导,学习成绩上升缓慢,感觉怎么去学习都没有较大进步,“我不行”的心理充斥脑海而自暴自弃;面对上升缓慢且不稳定的成绩,心急如焚,可又无能为力,许多学生习惯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不明白中学学习与小学学习有重大的、本质的区别,面对众多的课程和较大的难度,不能承受压力的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立即就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茫然失措心理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二、解决办法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变化的重要时期,可变性大、可塑性强。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完全可以预防和解决这些心理障碍的。1、注重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定准学习方向。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实行分层教学目的,就是在尊重学生的能力、智力以及基本功差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因此,针对学生的想赢怕输心理,我们要求学生: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摆正自己在年级、班级中的位置。只有对自己做出如实的、全面的判断,才能找准自己的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方法,才能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做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成功时不骄傲自满,失败时也不垂头丧气。另一方面,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教育每个学生既要积极地参与竞争,又必须有参与竞争的明确目标和详细的措施,根据现有水平,层层推进,逐步有所提高,切不可奢望“一口吃个胖子”;原来成绩优秀的学生千万不能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要清楚过去良好成绩的基础是学科少、难度低,更不能以原来的名次、单科成绩为标准要求自己;原来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不仅要清楚自己的成绩、名次,更要了解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希望,制定具体措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创造美好的未来。否则,期望值太高,同样会因为达不到目标而产生心理问题。2、营造宽松环境,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在社会舆论的影响、社会竞争的加剧等因素作用下,家长为子女升学而逼迫子女学习、老师为学生升学而教导学生,导致社会上看重分数、看重成绩的风气日嚣尘上,特别是一些家长由于自己的经历坎坷多难、工作不如意等原因,就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千方百计向子女施加压力,使子女满负荷学习,脱离了他们的心理承受实际,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荷载,焦虑烦躁心理随之而生。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重视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尽可能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重视,学校并没有忽视任何一个群体;各班主任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教学的暗示、渗透作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受到影响;指导家长发挥出良好作用,减少压力,变施压为关注子女的每一点进步,变责骂为培养子女的成功信心。通过这样的努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战胜想赢怕输、焦虑烦躁等心理疾患。3、强化心理承受能力训练,使学生学会心态平稳地迎接挑战。 我们在帮助学生战胜自卑失望心理时,要不厌其烦地努力使学生首先学会认识自我,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对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正确评价自己;同时,还须教育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接纳自己,以平稳的心态去面对挑战。有些学生害怕别人对自己进行评价而患得患失,这实际上是毫无必要的。我们应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无论怎么样,总有人喜欢,总有人不喜欢,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被所有人接受。既然如此,被人评价大可不必在意,更没有必要由此而轻视自己(特别是过去的学习成绩),重要的是把握好现在和未来。学生有了对自我的正确评价,实际上是树立了对自己的自信,有了自信,任何成功的机遇是不会错过的,任何学习、生活上的艰难困苦也都能战胜。4、加强赏识教育,使学生形成和谐上进的良好局面。 最让我们困难的是对学生的茫然失措心理的纠正,因为学生对表扬、被重视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中学生非常喜欢听到赞扬声,并明显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喜欢听别人对自己智力活动成果的赞扬。因此,学生在中学的学习成绩和班别,学生十分在意。一旦分到普通班,或在班内的分层教学中,被分为不是最优秀的一层中就会倍感茫然,甚至抵触学习。我们针对这一特点,要引导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认真回答问题,对学生的任何有益的举动都给予及时的、恰当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胜利喜悦,在学生不断的进取中,满足他们对赞扬的需要;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发现对方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在交往中赞扬他人的成就,并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从而形成和谐、上进的良好局面。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创造成功纪录。 由于中小学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也必须有所不同。进入中学后,有些学生不知道调整学习方法,遇到挫折后,产生了依赖等待心理,总觉得成绩不好,是老师指导不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强在学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调整好学习习惯和方法。不仅要鼓励学生加大用功力度,而且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不仅要努力教育学生在树立“我要学”的观念时,激活他们学习、求知的欲望,而且要说明学科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使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花费不同的精力、投入不同的时间来学好每一门课;不仅要强调课后练习、复习的重要性,而且要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便学生弄懂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学好所学的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一般程度的学生往往弱点就在这里,而有意识的培养学习方法,实际上也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指导学生培养自信、消除自卑心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增添这种学习的动力。而这种动力首先往往来源于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很容易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飘飘然不知自我;其次,要从小处着眼,不要好高骛远。如果只看到大的方面,成功的可能就显得较少,反而会更加自卑;第三,不要懒惰、不要依赖,更不要“等明天”,否则,不仅不能增加成功纪录、消除自卑,反而会增加新的烦恼;第四,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用毅力去克服。毅力是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能确保自己战胜困难、取得成功。6.正面教育为主,规范学生心理及行为。 一般程度的学生,大多数经历过较多的挫折,又由于对自己缺少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因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失去自信,部分学生甚至因此而自暴自弃,逆反对抗心理严重。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根本入手,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这个根本,仍然是正面教育。正面教育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是导之以行。通过正面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什么可以做,为什么不能做,该做时怎么做,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教育,形成心理定势,进而规范行为。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心理上引起的思想困惑和行为偏差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纠正。同时,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已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思考问题明显还离不开过去经验的支持,他们的感情中仍充满了对老师的信任,因而对老师正面的、鼓励性的话语,能认真地听取,对老师合理的要求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7.多方努力,共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从以上在分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解决办法来看,要想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学校决策层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拿出相应的指导性思想;职能部门应组织德育队伍(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全体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聘请专家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广大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要知道你的教育对象的真实想法,利用班科会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或利用班会进行全班宣传、或设置情景进行个别突破、或利用课堂教学、课间交谈随时随地的进行心理教育。只有全员参与,才能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进步,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立身之本;中学又是学生人生之路的一个开端和重要的转型期,因此,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不断加强,想方设法继续在当前的分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活泼开朗、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积极向上的中学生。也只有使分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不断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2004年12月 [20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