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部门

教科资源

从时代的变化思考校本管理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 00:00

从时代的变化思考校本管理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引发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组织、环境、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的过程中,人类的进化脱离了农业时代的体格型,也将结束工业时代的技工型,从而迈入知识型的门槛。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和财富,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和决定性要素。人类已经进入知识剧增的时代,有关人员预测,到2020年人类所应用的知识有90%还未创造出来。知识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很容易变得陈旧,知识的有效期会变得很短。在这样的社会里,获取新的知识是将来个人和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里,学习将成为谋生的手段,知识将成为财富和价值的体现,创新将成为进步和发展的源泉。所以,通过学习进行知识的储备与积累,通过思考和应用知识不断进步,这将是未来的普通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工作方式。为获得未来社会的关键资源——知识,各个国家之间正在进行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种极具震撼力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对教育产生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教育要适应这种变革,必须认真思考学校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校本管理如何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

校本管理是起源于美国、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的一场中小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运动,它对学校的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许多资料上看,校本管理的含义是指“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结合学校周边社区环境,自主确定学校发展方向、办学特色,确定学校的组织行为和管理行为,优化学校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办学效能”。从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看,学校教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也不适应开放的要求。由于学校各个专业学科的知识量愈来愈大,相应地又要求受教育时间不断地延长。另外,所设置的课程都是一些比较成熟的学科,不成熟的或已经在成熟之中的学科又不能设置课程。因此,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很可能已经陈旧了,甚至过时了。有人统计,一个大学生在校获得的知识的5%—10%是将来必需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而获得的。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获得知识、更新知识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学习,学习是获得财富的手段、是生存的第一需要,不学习则意味着被淘汰。所以,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的教育管理就是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以校为本的管理应是基于以解决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学习。

叶澜教授从学校教育整体发展历史、当代使命的角度也指出:“本世纪中国社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为实现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还是为满足新时期每个人的生存、发展的需求,都迫切要求创建不同于近代型学校的现代型学校。”可见,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都要凭借学习走进知识经济时代。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无限的,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的任务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逐渐学会获取无限知识的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必须建立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管理,应特别注重关注“学生的学”,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是校本管理的核心。实现这三方面发展的机制是:①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的自主发展、自主管理权下放,交还给学校;②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决策的制定、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师的培训、教职员工的管理、学校文化的塑造都要从该校所具备的条件、从该校的文化特点、从学校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从学校所在社区的实际需要等因素出发,突出本校特色,逐渐建立起具有本校浓厚文化特质的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制度和体系。③校本管理机制要建立在政校分离,学校内部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解决校长权利如何分散在每一个教师身上。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

二、校本管理如何突破传统的学习观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不应仅是泰勒和法约尔提出的“经济人”、梅奥提出的“社会人”、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人”、超Y理论的“复杂人”,也不仅是20世纪70年代戴维思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中强调的“组织中的人”,20世纪80年代公司文化兴起后被认为的“文化人”,更应该是“学习人”,也就是系统思考,不断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在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的人。

当今社会,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有的社会生活规律,而且由于日益变化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需要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己并推动社会发展,这就需要创造性地学习。现在的学生要有适应将来社会变化的能力,要终生学习这个永在加速变化着的世界所提供给人类的各种新知识,才能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本。那种一张文凭终生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社会更需要人们真正具有良好的素质,看重的是人的学习力,不单单是文凭、学历。同时,由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所以,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是现在的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变化的关键,是现代生存必不可少的保障。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不要以为愿意学习就能取得成功,如果速度慢了,最后还是要输掉的。一个人要想生存下来,其学习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其环境变化的速度,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校本管理能否适应时代的变化,很重要的一点是突破传统的学习观,要让老师和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是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阶段的观念转变,“学习不是为了适应未来某一个工作,学习是为了适应未来的学习”。学习是终生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学习和生存能力,即在学习中做人、在学习中管理、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创新。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目的不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力,为了教师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也就是让教师在学习的状态下工作。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学习的内容不应仅仅是课本上的,学校是开放式的教育环境,“时学时新”就是知识经济中的学习模式,也是个人获取和消费知识的方式;学习的渠道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既能使用传统学习手段,也能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学习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学习的时空不再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而是贯穿于整个生活和整个人生历程;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是一种对话、一种互动、一种质疑、一种批判、一种研究、一种反思”。

三、校本管理如何增强学校的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它的发展、前进的动力就是创新。如今,企业的发展依靠创新,个人的进步凭借创新,经济的增长也借助创新,管理的生命力也在创新。以前企业是哪里有自然资源就去哪里发展,而现在要考虑哪里有智力资源就去哪里发展,由此可见创造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还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任何国家、组织或个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便会被历史无情地抛入垃圾堆中。创新能力成为新时代人才成功的基础素质。

新时代的校本管理的创新应体现在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思想上。学校管理创新,有三点值得关注:

1.关注学校教育中的人的变化。“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校为本的管理,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能解决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需要管理者在具体的改革进程中不断选择改革策略,不断调整目标而实现发展目标,需要的是一个“活”的人去观察、思考、改变,而不是一个等待命令,等待他人指示,按部就班地操作的“管理者”。

2.关注学校发展的内在力量。学校的发展,虽然需要物质性的支持、制度性的保障、政策性的导引,但是,这些都不能替代学校内部的发展力量。校本管理就是开发学校发展的内在潜力的管理。所以校本管理需要有坚定的学校立场,立足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利用外界资源,需要将外界的资源转化为内部建设力量。

3.关注学校自我更新的机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构建新的运行规则,是校本管理内在的机制保障,是增强学校管理自身改革的力量。这种运行规则的建立关键是改变学校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学校管理者如果始终是被动地参与,缺少主动的意向,缺少一种互动的生存方式,也就很难形成学校自我更新的机制,形成学校自我更新的机制,体现的是学校管理者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校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体现,用道德约束来代替规章制度的约束,增强管理的人文内涵,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走向。在世界现代化经历了百年实践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管理手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开始由凌驾于人之上的、控制人行为的管理手段,正在转变为服务于人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解决人的管理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特异性等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的技术支撑;科技发展,有可能使规范化的工作和工作时间被更多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工作和更有弹性的工作时间所代替,为在管理活动中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的效能,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保障。这些变化似乎都预示着“以人为本”的管理和现代的科学管理可以在更多的层面上实现融合,并创造出人类管理发展的新辉煌。

资料来源:哈尔滨市教育局 http://www.hledu.ne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