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占领了学生灵魂的制高点,教育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作者
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的意思是说,在塑造学生灵魂上,教师就像一位工程师设计一部精密仪器或者一幢大厦一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作为班主任,这种作用就显得更为明显、更为直接和不可缺少。但我们应该看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所面临的毕竟不是一部仪器、一幢大厦,而是一个个心理状态千变万化的人,这样,要塑造一个个健康美好的灵魂,就必须占领学生灵魂的制高点——即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然后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手段实施教育。
一、命题的哲学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毛泽东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的健康成长,灵魂的升华就是一种“变化”,教育史这一变化的外在因素,学生心理发展的新需求和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便构成变化的内因。从哲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心理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不是由教育方式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学生的内部动力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学生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教育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一方面,教育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因为教育总是不断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总是在指导着儿童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教育本身却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才能实现它的决定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强调教育手段的新、奇和灵活多变,强调教育过程的及时和严格,而忽略对已发生的事件中学生的心理动机的探讨和分析,因此常常犯一些“药不对症”的错误。一位优秀的医生,总是在准确地断定病因以后处方治疗。断对了病因,有时几粒阿斯匹林便可解决大问题,断错或者断不出病因,再名贵的药材和再高明的手术也解决不了极小的疾病。
我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我班一位来自山区,成绩优秀的男生,在上完半年高中后,突然参与了一连串的违纪活动,根据当时从严治班的想法,他受到了我严厉的批评,但该生一言不发,用一种畏惧而又不驯服的态度对待我。不久,他又一次严重违纪,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将他叫到办公室,又让座又倒水,轻言细语的询问,但他除了偶尔以一种冷漠的态度望我几眼外,仍然一言不发。两次的失败使我很惊诧,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发现我只注意了他所犯错误的本身,而忽略他犯错误的心理动机,即这位学业优秀,内向而老实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大胆地违反纪律?于是,我用写信的方式就自己的粗暴态度向他道歉,同时询问他有什么苦恼,有什么需要,指出了他身上的许多优秀品质并请他回信。过了一段时间,他给我写了一篇三千字的长文,信中说:“在城里,‘我们农村的孩子显得很平庸,学业上无奇观,文娱上无特长,只会蛮跑、蛮跳、蛮打,总想能出人头地,能给那些瞧不起我们的城市才男才女们以教训,但又没办法办到’”。他还说:“我初中时的同窗××进一中后因多次违纪卷被回家了。他打过人,那时我真高兴,骄傲——我们那里总算有人在学校在城里出了名。对于我思想上的变化,我自己也很茫然。”原来他屡次违纪的心理动机单纯而又荒唐。他要用这种行为宣泄苦闷,同时引起别人对他的存在的注意。这种心理是危险的。看准了病根,我又写了封长信给他,深入分析了他的心理状况,指出他由于出生在农村,家庭条件差,与外面的世界有距离,因此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而这种自卑又通过一种极端的自尊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长期任其发展,就会造成人格的畸形,我历数他的成绩、他的能力以及他的善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鼓励他通过顽强的拼搏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从心理调节、人格健全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的角度给他提出了一些建议。结果这位爱思考的学生很受感动,他知道自己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了。他给我写信说:“我要安于清贫,读书学习,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举此例是想说明,教育的主导作用只有在教师掌握和分析了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学生的内省,促成其内在矛盾的转化时才能起到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就必须占领学生心灵的制高点,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养成其健康心理,也是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一教育的首要目标的必备条件。
二、德育的契机和危机:在孔雀彩屏的背后有些什么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总爱展示自己美好的方面,这就像孔雀展示自己的彩屏一样自然,于是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孔雀开屏现象”。作为班主任,如果能够注意自己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彩屏”现象并对之加以潜心研究,就常常可以把握住许多教育学生的契机,可以发现许多令人不安的危机并加以解决。
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彩屏现象中有两种较常见的形态。
一种表现为后进生的自新心理。美国心理学家艾迪克森认为:“每一个人的个性品质都处在两极之间的某一点上,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一般情况下,后进生本质上并非无可救药,他总有一种向上的意识,他身上或多或少总有一些特长、优点,以期树立自己的新形象。这就是转化学生、促其自新的最好契机。为人师者,就要及时而准确地抓住这种微妙而矛盾的心灵,并给予一个正当的途径引导他展开自己“美丽的彩屏”。只要抓住这消纵即逝的美好的“星星之火”,就有可能取得教育的实质性进展。我曾经让一位后进生参加由团干和优等生组成的墙报编辑小组活动,并正式委任他为“美术编辑”,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画的一手好画;我也曾委任一位非常调皮的学生担任篮球队队长。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这样做是有条件的。这条件是:一要看准时机,如重新分班、调换教师或者班主任之际;二是要有周密的措施,如事前推心置腹地交谈,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一有成绩就及时地、公开地肯定,有错误则私下指出,一有进步则马上提出新的要求等等。总之,利用一切手段建立起他的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而不是盲目的“信任”,委以重任之后撒手不管,或者时时处处指手划脚,毁掉他们的自尊与自豪。
中学生的另一种“彩屏”现象较为复杂。有时,我们深入学生生活,会发现,个别在教师眼里看来完美无缺的特优生、班干部,在绝大多数学生眼里,印象很不好。他们或者很自私,或者很世故,有些滑头。对老师张开彩屏,对同学则冷漠鄙夷,或者无原则地和稀泥,在老师面前干好事的是他,在老师背后干坏事的也是他。这中间就潜伏着一种危机。如果我们只看到他们张开的五彩屏,而看不到彩屏背后的阴影,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培养出一些人格不健全的“人才”。有人说,没有缺点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就是提醒教师应当时时处处注意学生的灵魂深处,披沙沥金,扬其善而抑其恶,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三、青春期的一个敏感的心理区域:关于性和早恋的话题
在前面,我浅显地谈了一些中学生生活过程中的个性心理特征与班主任工作关系,在这里,我还想谈一谈中学生在青春期的某些共同心理特征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青春初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教育者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勤奋学习,掌握基本文化知识,正确对待学习竞争。如果顺利发展,就能为一生勤奋工作打下基础。否则就会形成自卑感,自暴自弃,无所作为,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勤奋心。但与之相矛盾的问题是,青春期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飞跃时期,性发育的接近成熟导致了性意识的朦动。作为班主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高中生已经不怎么注意同性对自己的看法而开始关注异性对自己的评价;在寝室的闲谈会上谈异性已是一种永恒的话题;描写爱情和涉及性的文艺作品对他们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部分胆大的学生开始窥探“伊甸园”的秘密,有的甚至堕入了爱河。性的发展是正常的,爱情也是美好而崇高的,但中学生谈恋爱是不合时宜的,这已不需要论证。我所要强调的是,如前文所说,青春期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勤奋品质,避免产生自卑的消极品质,但早恋及对早恋的处理不当又最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为什么呢?其一,学生不完全成熟的身心无法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而将本属正常的情感视为丑恶,但又无法解脱,从而在矛盾中沉沦;其二,单相思或者恋爱失败可能导致对自己的否定,从而摧毁自信心;其三,教育者处理方法的简单粗暴可能逼使学生寻找错误的途径,如搜罗黄色书刊。偷看黄色录像,从而走向深渊。这样,怎么看待和处理高中生的性意识朦动和早恋问题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这样想这样做的。首先,作为教育者自己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应该知道,性意识的朦动或者早恋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表现,而不是什么丑恶思想在作怪,同时也要看到它与学生前途需要构成的矛盾,看到它的负面效应。这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其次,我把学生青春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与他们各自的个性心理特征结合起来,定了一个处理这类问题的原则:一切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对品学兼优而意志品质好,自制力强的学生,一般开诚布公,直陈利害,鼓励他们勇敢地终止这种关系;对感情脆弱缠绵者,则从关心他们入手,设身处地地改善他们那种难堪的处境,使他们明白“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道理;而对那种柏拉图式的苦苦单相思者,则给予父兄般的关怀,用友谊、用文学、用艺术开阔他们的眼界,引导 离开那灾难性的境地,告诉他们“世界大得很”的道理。总之,要让他们怀着感激的心情感到老师是在爱护他们,而不是怀着敌视的心情觉得老师是在迫害他们。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另一点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以贬低或者挖苦、讽刺的办法对待他们心中的“那一位”,只能让他们觉得,感情是美好的,只是时间不合适而已。更值得老师留心的是,不要怀疑一切。高中生男女的关系密切一点,如用自行车带一带异性,异性同学互相送送生日礼物等等,都是很正常的,是较纯洁自然的。而老师的怀疑和处理不当则会引起一种反作用,会帮助学生走向原来自己没意识到也不想走的方向。
(文:习 平)